因为变速跑的本质,通过相对小的运动负荷,实现尽可能高效的锻炼效果——这个锻炼,就是对身心全方位的刺激。那体感上感觉到累,自然就是很正常的情况。
前半句「相对小的运动负荷」也很重要,因为变速跑更多还是刺激为主,短(维持时间)快(配速要求)强(力量输出)是它的关键词,这种累并不见得就是疲惫,而是短时耗竭后表现出的乏力。也就是说,变速跑的力竭,通常跑者依然可以在休息一段时间后,再匀速慢跑上相当长的距离。
相比匀速跑,变速跑的训练效果/对体感带来的不同影响
【资料图】
从强度来说,变速跑时的强度会达到T强度(Threshold)或者I强度(Interval)。此时乳酸在血液里的堆积速度会变得越快,心脏也会加速跳动,来让氧气更快的输送到血液中去稀释乳酸浓度。
当乳酸堆积和稀释的速度达到一个平衡的时候,就是所谓的乳酸门槛值——如果我们能提升这个乳酸门槛,那就意味着相同强度,我们可以维持更长的时间。即更快+更长的目的。
进一步提升配速,我们或许会开始喘息,血压会升高,体内的糖与脂肪会以最高速度代谢成ATP供给肌肉来高速运动,此时身体的摄氧系统竭尽可能的工作,乳酸则更剧烈的堆积——这个过程对身体来说显然是痛苦的。
而且因为配速提升,身体也会尝试以更加高效的方式前进,所动用到的肌群、驱动肌肉的能量都会越高,这样肌肉与关节应对的冲击也会更大些。
以上这些,就让变速跑有了这几种训练效果:
足够的强度,足以刺激到乳酸门槛阈值的提升,及最大摄氧量的提升; 心血管受到更大的刺激,呼吸肌强力的运作; 肌肉的耐酸能力得到增强,且相比匀速慢跑,肌肉得到的锻炼更明显; 更加激烈的动作方式,身体也以更接近高效跑姿的方式去跑动。几种常见的变速跑训练方式:间歇跑、法特莱克跑、多种速度组合训练
● 间歇跑训练(Interval)
间歇最常在标准400米跑道上进行,单次间歇训练的长度从200-1600米不等,组次往往在3-10组间。比如「间歇跑/I强度训练2分钟x6,间休90秒」,就是以间歇的强度跑2分钟,休息(或慢跑/快走)90秒,而后进行下一组,一共六组的训练。
间歇跑时的心率逼近最大心率值,一般为最大心率的97%-100%、或者储备心率的95%-100%,也逼近最大摄氧量(Vo2max),进行间歇训练因而能够刺激最大摄氧量,提升摄氧容量(oxygen uptake capacity)。
更长距离的跑者(如马拉松),间歇训练可以更为保守的3-5公里比赛配速进行,这样既能提升最大摄氧量,又不至于让身体背负过高压力。
间歇跑的主要作用:
1. 刺激身体最大摄氧量,并提升摄氧容量;
2. 加速身体运动中代谢的效能;
3. 锻炼全身肌群
4. 磨炼身体和心理对痛苦感的承受力
对身体来说,达到间歇速度/摄氧量最大值时,血液流速也极高,血压会升高,体内的糖与脂肪会以最高速度代谢成ATP供给肌肉来高速运动,而乳酸则会大量的在肌肉和血液中积累——跑间歇的跑者,面目狰狞大口喘气、每组跑完痛苦不堪,这都是常态。
即便是精英五/十公里选手,每周进行至多两次间歇训练即可。且间歇训练的跑量应低于周跑量的8%,或者以10公里为上限。
● 法莱特克跑(Fartlek)
与间歇跑不同,法莱特克跑在发明之初就建议跑者可以在多坡道、没有固定线路的起伏场地上进行,对快慢、及每组快跑/慢跑的具体距离也没有任何限制,相对随意得多。
很多精英选手会将法莱特克跑视为保持一定强度、但又比较轻松且不会让人感觉重复疲乏的训练。
一节法特莱克跑的安排(示例):
1. 热身慢跑15分钟左右;
2. 进行200-300米的快跑,速度与400米跑时接近,再进行相同距离的慢跑;
3. 进行800-1200米的快跑,速度与3-5公里竞速时相近;
4. 慢跑至较低心率,速度恢复到有氧慢跑状态;
5. 300-400米上坡跑,外加800-1200米的匀速跑步;
以上,持续距离可以达到总计5-15公里的总长度。
法特莱克跑对选手控制配速的能力要求很高,即可以相对轻松的驾驭快跑和慢跑的配速,而不是在力竭/喘息的边缘,去强行“忽快忽慢”的跑步。
● 多种速度组合训练
精英级长跑选手的日常训练,通常都会安排多种速度组合训练,或在训练中后段提高配速,只有在恢复慢跑和有氧配速慢跑时更追求匀速。
以某个乳酸门槛配速的中长距离跑训练为例——
热身慢跑15分钟左右;
6组5-6分钟的乳酸门槛跑,组间进行1分钟恢复慢跑;
10-15分钟恢复慢跑。
在相对长时间的训练里加入更丰富的速度组合,对精英选手而言也是尽可能去优化训练的刺激效果,同时避免增加无谓的负荷,尤其是过长时间匀速跑后造成的肌肉僵硬。
进行变速跑当然也需要注意几点——
所有变速跑的前后,都应有至少10-15分钟的热身和冷身慢跑; 即便目标是完成马拉松,变速跑中较高强度的部分也不会超过30分钟; 强度稍低的变速跑(如配速在节奏跑范畴)后,你应该稍感疲惫,但不会有力竭感,身体得到一次刺激不过没有明显的酸痛,第二天也能及时恢复并继续后面的训练; 强度更高的变速跑(间歇跑),前后一般会安排有氧慢跑或者恢复跑/交叉训练; 两次较高强度的变速跑之间,至少应该间隔72小时。